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治理空气也成为中国当局的重中之重。在中国脱离对燃煤的依赖过程中,使用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似乎成了一个万能的选择。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估测,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页岩气储量,并正在以美国三倍的速度进行水力压裂开采。然而,水力压裂所开采的页岩气是否真的能有效降低中国对燃煤的需求?而这项技术背后的环境成本又是多少呢?

2014年6月11日,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邀请来自不同行业但都对水力压裂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们齐聚一室,举办了一场名为“水力压裂与中国能源未来”的座谈会。与会的有来自《琼斯妈妈》(Mother Jones)的Jaeah Lee,亚洲协会的Orville Schell,布鲁金斯研究所的Ella Chou和纪录片《天然气之地》(Gasland)的导演Josh Fox。座谈会的主持人为气候台(Climate Desk)媒体的编辑和制片人James West。会议以一个独家预告短片的形式拉开序幕,内容为《琼斯妈妈》(Mother Jones)杂志和气候台历时一年,就中国目前“压裂热”现象进行的调查。


从左至右: James West, Orville Schell, Ella Chou, Josh Fox, Jaeah Lee

在此前的一次与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的采访中,被访者James West和Jaeah Lee对比了中美两国水力压裂开采情况的不同。尽管外界估测中国有着比美国更丰富的页岩气储量,但因为燃气埋藏较深、地质复杂多样以及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中国页岩气实际开采难度比美国更高。通过政府间论坛以及私人合资企业间的合作,中美双方也在分享关于水力压裂的最新技术。但这种合作关系是否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Orville Schell提道:“中国并不清楚它在对自己的土地做些什么。”在水力压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问题上,也许美国也并不比中国清楚。正如纪录片《天然气之地》所揭露的那样,据估测,目前美国国内有近35%的油井和天然气井正在泄漏。而这些泄漏的天然气会渗入地下蓄水层,最终进入到居民的饮用水井中。更糟糕的是,压裂液中所使用的有毒化学制剂会给人体带来癌症,神经系统紊乱,新生畸形儿的种种安全隐患。纪录片导演Josh Fox称美国的许多水力压裂公司雇佣了大量公关来掩盖开采对居民饮用水带来的危害,试图迷惑视听。目前,美国环境保护局正在研究水力压裂对饮用水的潜在影响,其报告初稿将在2014年发表,以便公众评论和同行审查。

除了天然气泄漏外,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开始关注另一个问题:水力压裂开采过程中另一种强效温室气体——甲烷的泄漏。来自斯坦福的能源资源工程教授Adam Brandt说道:“目前开采中存在着非常多的潜在泄漏源。”在水力压裂继续蓬勃发展的同时,数千英里的输气管道也正在老化,减少甲烷的泄漏和排放是目前美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会议中提及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页岩气和燃煤对气候变化的不同影响。Ella Chou称在短期内页岩气会带来更多的碳排放量从而加剧气候变化,但从长期的角度看,使用页岩气能稍微减少因为燃煤而带来的碳排放量。然而,考虑到纽约市已是气候变化下非常脆弱的城市,Josh Fox认为纽约无法再支撑5年多的高碳排放量。即使从长远来看水力压裂开采能减少一定的碳排放,它也无法阻止海平面的上升。

中国正陷入一个类似于美国的两难之境:空气污染和饮用水污染,哪个问题更紧迫?Orville Schell认为水力压裂还是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据报告,使用水力压裂开采的地区,空气相较其他依靠燃煤的地区而言一些较清洁一些。James West和Jaeah Lee在此前与亚洲协会的采访中也认为水力压裂对中国的城市来说意味着“更少的有毒雾霾,更少的大气碳排放量以及一个新的国内廉价能源市场”。

然而,由于水力压裂开采的相关法规仍不完善,开采的危害也已经开始显现。West和Lee提到他们在调查过程中所到中国四川省境内的一些小村庄里,当地农民抱怨他们的饮用水井上出现了浮渣。除此之外,由开采造成的水污染会加剧中国目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根据Ella Chou的研究,在中国监督水力压裂的政府部门中,水利局并不在其列。值得警醒的是,这并不是仅存于中国的问题。Jaeah说道:“我们(美国公民)应该反思自己,我们有什么样的联邦标准?”统一标准的缺乏和监测法规的不完善似乎是目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水力压裂行业的严重问题。

会议上也有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West和Lee在谈及他们的中国之旅时,称观察到了许多以环境保护为使命的草根NGO,并因此看到了中国正在逐渐壮大发展的环境保护思潮。同时,中国青年也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这种逐渐发展的环境意识推动着中国政府不断完善自己的环境法案,加重环境考核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的比重,而不仅仅看重经济的发展。

如奥巴马所说,天然气只能作为一种由燃油向清洁能源发展的过渡能源。水力压裂开采本身并不是万能的,而只是一个暂时的通往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桥梁。同时,国家间也应加强合作,加强统一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开采过程的规范化,从而最小化水力压裂开采所带来的潜在危害。


文章版权归City Atlas所有,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