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北京


高校专栏

北京城区剧场情况、学生话剧关注度研究报告

第一作者:胡琬莹 第二作者:黄彦延、杨希、胡雨卉、赵丽波   背景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话剧之所以能够在欧洲历经几百年的发展而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看话剧的传统培养出了一代代的观众,而这些观众的审美需求又促进了话剧的发展。 当今社会,随着电影电视业的蓬勃发展,话剧似乎离大众来越远,不仅看话剧的人正在减少,许多话剧演员也开始投身影视剧产业,话剧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代大有式微之势。话剧从大众的娱乐形式渐渐走向小众,这种表面上的式微是不是真的说明话剧已经不适合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了?话剧这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它的未来又该如何发展?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本项目组将剧场和话剧的关注度作为了我们的 研究对象。 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的文化产业也处于全国的领先位置。在北京城区,有不少的话剧院,不同的话剧院也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推广着话剧,但在有着千万人口的北京,话剧是否真正存在于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北京拥有为数众多的大中学校,即使是在话剧推广程度极高的北京,大中学校的学生是否能经常性地接触话剧?学生们又如何理解话剧?剧院的生存情况如何?话剧的推广面临哪些困难?由于考察北京的情况对于研究话剧的普及程度和关注度最有代表性,因而,本项目组将北京市做为我们的考察对象。   调查过程 1. 高中问卷调查 高中的问卷调查,项目组主要对广渠门中学和人大附中进行了调查。每个学校发放了45份问卷,在高中的三个年级中每个年级设置了15份问卷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12道题目。分别是:请问您一年看几次话剧?请问学校有组织话剧表演吗?你觉得语文课上老师对话剧的介绍是否足够?您觉得看话剧与课业学习有什么关系?您关注话剧的动向吗?请问下列话剧您经常去或者去过哪些?您喜欢的话剧类型?请问下列剧作家您比较喜欢或了解哪位?您喜欢看话剧的原因?您觉得话剧的长度在什么范围您觉得合适?你希望北京话剧在哪方面多做改进?您希望北京话剧在哪些方面多做改进? 2. 大学问卷调查 项目组共选取了十二所高校,其中包括七所985、211大学和五所一般院校。选取的985、211院校是: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选取的一般学校代表是: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项目组的成员在这十二所高校每个学校都投放了60份问卷,问卷内容涉及11道选择题和一道对剧场的建议题。这11道选择题题目如下:请问您一年看几次话剧;请问学校有组织话剧表演吗;您关注话剧动向吗;请问下列剧院您经常或者去过哪些;您喜欢的话剧类型;请问下列剧作家您比较喜欢或了解哪位;您选择看话剧的原因;您觉得目前北京话剧票价合理么;您觉得话剧的长度在什么范围您觉得合适;您觉得目前话剧在学生中的受众率高么;您希望北京话剧在哪些方面多做改进。项目组的成员到高校随机发放问卷并填写回收,然后进行统一的数据统计以及分析。 3. 剧场访问调查及实地调研 为了更加了解剧场的运行状态,本项目组成员走访了繁星戏剧村、开心麻花剧组和首都剧场,与剧场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采访,同时通过网络采访了77剧场的工作人员,并到海淀工人文化宫、北京国话先锋剧场、国家大剧院进行实地调研。 采访涉及的问题主要有“观众的受众年龄分布?票房情况如何?每年上演的话剧的数目?有没有针对大、中学生的专门的话剧宣传?是否期待有针对大中学生的话剧措施?”、“哪种类型的话剧更加受欢迎?剧本、演出的来源是什么?演职人员的人数及管理情况如何?对于上演后效果不如人意的话剧怎么处理?”“您怎么看待阅读经典话剧剧本与到剧院亲自看话剧?”、“如何理解‘小剧场’、‘大剧场’”、“针对近年话剧市场上的热点事件(如:白蛇在香港、沈阳推出10余部小剧场话剧)怎么看待?”、“从剧院的角度,对大中学教育有什么建议?”等相关问题。   调查结果分析  1.高中调查分析 (1)高中生观看话剧次数 项目组对高中生每年大约看几次话剧进行了调查。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观看“0次”的占了67%左右,“1次”的不到20%,约为17.33%,2-5的约为1.33%,5次以上也只有5.33%。可以看出,即便是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孩子,社会文化等客观条件比其他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孩子相对优越,仍有很多同学并没有看过话剧。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如果没有家长的带领或者学校组织,接触话剧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其重点还是在家长和学校的影响和引导。 (2)学校对话剧表演的组织情况 项目组设置了“经常组织”、“有时组织”、“不组织”、“不清楚”四个选项。学生们选择的状况分别是5.33%、44%、9.33%、20%。从学生们的选项可以看出,在北京的高中学校中,学校还是会组织学生观看话剧或者带领学生自己表演话剧的。并且这个比例高达50%,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学校会组织观看话剧或者表演话剧,但是仍有大部分同学没有观看过话剧,这说明学校组织的力度仍然不够,而且同学对话剧的兴趣不高。并且有20%的同学不清楚,则说明即便学校组织话剧表演,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同学们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不知道。 (3)语文课上老师对话剧的介绍情况 …

Read more 1,378 Comments
高校专栏

北外校园碳足迹核算与节能减排潜力预估

作者:秦圆圆   研究背景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在全球变暖日益加剧以及各种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的事实面前,认识、发现并调整个人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是缓解气候变化的基点。据此基点运用大学生身份和群体环境去了解日常大学生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本次项目开展“校园碳足迹核算及节能减排预估”研究计划的出发点。世界各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成因”这一命题上达成共识,人为的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重要影响逐渐引起重视。由此,“碳足迹”由生态学引入,指个体或团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是用来测量因消耗能源而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影响的指标。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节能减排”口号的提出,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预建立,以及碳税税制的框架拟定逐渐表现出中国具有转向低碳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在当前全球变暖紧迫性和国内外对碳排放重视性的背景下,顺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研究对象,探索校园“碳排放”的核算机制及预估节能减排的潜力,落实节能减排行动, 倡导建设“低碳校园”。 目前国外对于碳足迹的研究比较成熟,研究的角度既有国家和区域尺度,也有家庭和特定部门尺度;碳足迹的评估方法包含有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IPCC法等,种类繁多。国内目前研究较少,多集中于政策性和倡导性的范畴,并多为定性研究,碳足迹核算这类定量研究的应用并不广泛。并且对于碳足迹核算的研究,针对工业、农业、贸易等方面的较多,研究内容涉及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王来力,2013;李昕,2013),低碳农业的研究(米松华,2013;张莉侠,2011)以及国际贸易中的碳核算(杨帆,2013)。然而,对于学校这一研究对象的碳足迹核算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仅发现一篇分析大学生碳足迹行为的研究(程明,2013)和针对某一大学校园核算碳足迹的研究, 包括CYCAN以北京林业大学为试点的高效节能项目碳核算指南研究,三峡大学的碳足迹核算(张婷,201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碳足迹研究(张帅,2013;赵荣钦,2013)和河南大学的碳足迹分析(卢国强,2012)。已有关于校园碳足迹的研究,或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个人碳足迹的角度对碳足迹进行核算,或是通过学校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分析核算碳足迹,主要运用排放系数法计算碳排放量,收集计算碳足迹的模型单一,可能存在对碳足迹分析不足的情况。   研究意义和优势 在研究尺度上,现有碳足迹的研究多集中在微观尺度上(产品、个人、家庭),但对于中观尺度(组织、机构)以及宏观尺度(城市、区域及国家)的碳足迹研究还较为欠缺。而国内高校人数多,规模大,有集中的办公机构、教学建筑和各类生活区块划分,碳足迹排放有较强的固定性,是典型的综合碳足迹研究对象,校园碳足迹核算处于中观尺度层面,对组织低碳模式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因而对高校碳足迹和碳结构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项目也致力于微观层面上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再调查,对大学生生活消费碳足迹调查过程本身为碳足迹教育的再体现, 便于学生了解碳足迹具体内容,明确减排方向;从短期上看,影响大学生群体能够积极辐射其家庭成员和开展有效碳减排活动;从长期看,大学生毕业后即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生力军,有效的碳足迹调查与教育能积极辐射到各行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碳减排的实施。因此,开展校园碳足迹调查对于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与其他高校类似项目相比,本次北外校园碳足迹核算项目具有经验优势。首先,目前已有校园碳足迹的研究项目,为此项目提供了理论资源和经验依据用以借鉴。其次,北外在节能环保工作上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果。学校于2010年提出建设“低碳校园”的目标,陆续制定了《北外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并由节能办公室负责各项节能工作的开展。2014年,北外在“中国能效之星”单位评选中荣获首都高校首批四星级用能单位称号。再者,校方对节能环保工作长期重视。例如北外校园内建筑形式相对规则、传统,并无耗能现象严重的建筑模式(如大面积玻璃幕墙)。行政楼楼顶皆有草坪覆盖,对缓解小环境内温室效应起着积极作用。此项目与学校一贯倡导的“低碳校园”建设目标方向一致,更易获得校方支持。 与其他高校类似项目相比,此项目又具有统计优势。首先,北外校园面积小,校区集中,核算地理边界较为便利。其次,北外学科分布均匀,少有实验室类难以统计的特殊逸散性碳足迹排放。再者,北外人群分布适中,便于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碳足迹跟踪调查。 此外,北外对于校园碳足迹核算项目具有典型性优势。北外校园设施齐全且综合性强,涵盖图书馆、体育馆等各类功能性建筑,适合作为大学校园的典型范例。以北外为基础建立的校园碳排放模型具有较强代表性,能够适用于其他多数高校的情况,便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基于以上三点优势,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影响是:在团队内部,提高项目成员自身的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节能减排方案设计能力和行动执行力,并对能源管理的基本方法有所掌握,在未来工作生活中实践低碳规划;在北外校园中,完成校园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了解学校“显性”碳足迹情况,识别主要排放源和整体排放机制,针对此提出数据模型和方案建议,并提交到校方管理部门作为节能减排的参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以北外学生“隐性”碳足迹状况为蓝本,建立高校低碳排放模型,引起大学生群体对“碳足迹”的讨论和思考,进一步推动低碳意识的传播和低碳校园的建设。   研究目标 1、研究对象:北外校园内的常规设施(功能性建筑)与日常运行(学生、员工生活消费)。 2、研究目标:完成北外校园碳足迹核算与节能减排的潜力预估,建立新的“低碳校园”模型: (1)识别校园内主要“显性”排放源和排放机制,发现现有能源消耗方案的不足之处,做出节能减排潜力预估和制定改进方案; (2)编制北外学生生活消费“隐性”碳排放清单,预估大学生群体减排潜力,建立保障校园日常运行和学生正常生活的新的碳排放模型,并将该模型向其他高校推广,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低碳教育和“低碳校园”建设。   研究内容 北外校园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足迹排放主要分为两大类: 1.“显性”碳足迹:建筑照明、取暖、锅炉、水泵、电梯等设施和交通工具等,直接消耗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

Read more 7,948 Comments
北京双城故事

北京:听柴静说雾霾之二雾霾从哪儿来?

文章内容及数据全部来自柴静、优酷网和人民网联合首发的演讲视频《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二、雾霾从哪儿来? 中科院告诉我它的来源是什么:燃煤、燃油、生物质燃烧、工业、养殖、化肥、扬尘,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活动有关系。中国的PM2.5,60%来自于燃煤和燃油,即化石燃料的燃烧。我们烧的化石能源比欧洲高出三到四倍。而煤和油的污染物之间可以发生大规模的化学反应。 煤怎么了? 2013年我们烧了36亿吨煤,比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烧的煤还要多。上一次达到这样的消费量的是1860年的英国。2013年的36亿其中3亿8000万吨烧在了京津冀,3个亿烧在了河北。我觉得很意外,河北什么时候烧成这样了?清华的郝吉明院士告诉我,全世界的钢铁产量排名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唐山瞒报的产量第五。 熊跃群(原华北督查中心主任):有60%以上的钢铁企业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环评法甩在一边不用。真正破罐子破摔的是黑户,监管部门都不想去触及这一块。然而,一千多万吨钢是十万人就业。河北的钢铁已经到了取缔不了的程度。 煤越烧越多会是什么后果?好煤会越烧越少,劣质的煤炭会越来越多。 褐煤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煤,煤化程度特别低,一烧的时候将近有一半会变成黑灰飘在空中。2013年10月21日,第一天供暖的哈尔滨雾霾爆表,PM2.5在一千以上。因为他们烧了两千多万吨的褐煤,加上在2013年全国几十万台小锅炉没有任何标准和监管地一烧一排一放。 德国也用褐煤,但是会进行清洗和提质,英国人是95%以上的煤都洗干净,而在中国我们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剩下一半煤中几乎有几亿吨是又污染又浪费的灰分被到处运输,最终在煤炉里燃烧,毫无作用。造成的结果是,很多这样的煤被居民烧掉,即使在中国城市也有1/4的人在烧散煤。 这占总煤量的20%散煤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SO2)和所有的大电厂加起来一样多。要命的是,它的毒性非常大。在北京,冬天PM2.5的毒性远远高于夏天,光致癌物含量是夏季25倍。为何如此高?因为散烧煤炭是主要原因之一,它致癌物的排放因子非常之高。 这些年来我们的煤消耗大,结果越来越劣质,还缺乏清洁,排放也缺乏控制。它造成的结果就是,在中国煤炭消耗量越多的地方,PM2.5的浓度几乎也越高。 油怎么了? 中国用30年走过别国100年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煤的污染上还附加了油的污染。 我们的车在十年间增加了将近一个亿。光北京2012年增加80万辆(头尾相连从北京排到深圳再回北京),造成结果是北京本地的污染源当中最大部分来自机动车。还有一个城市出乎意料,一年雾霾日甚至达200天以上。它是杭州,是全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平均两人一辆车,因而它的机动车污染达到40%。 车多就污染吗?东京比北京车多,为什么不污染?北京市交通委的解释是:东京90%以上的人在坐轨道交通,只有不到6%的人在开车。北京有34%的人开车,且在中心城区拥堵。北京每天高峰期的时候,六环以内每小时的PM2.5排放量是一吨。 北京每一天凌晨都会恒定出现污染的峰值,永远比当天下午有机碳的排放高出两倍。因为外地半夜进京的汽车大面积造假,90%基本上配置都不符合。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出来的颗粒物毒性远比一般的大,致癌性要高出一个量级。如果三万辆车进城,那就相当于几百万辆车夜里还在跑。 全球十大港口现在有七个在中国,在靠近海岸线400米的地方远洋货轮排放的污染相当于50万辆大卡车,在深圳60%的二氧化硫是来自轮船的。中国有二十多万艘这样的船,它用的都是最差最差的重油,有的码头上你可以用手把黑炭一粒粒的拣起来。而广州白云机场排污量相当于60万辆出租车的同时排放。 法律怎么了? 我们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但从2004年到现在,这条法律在这类车辆上用过0次。为什么?只有当它危机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的时候才能召回。 我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来处罚和销毁这类车的权利,但也只用过0次。因为执法主体不明确。环保部很尴尬,“不敢张嘴,怕别人看到我们没牙”。车企也挺尴尬,“如果环保部不去执法抓那些造假的车辆,我生产真的,别人生产假的,明天我就垮了。”不执法的结果就是逼着别人作假。 如果目前的环保设施和法律100%到位,尘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应比现在低60%,氮氧化物排放应低35%。中国的污染治理得靠管理。 油品怎么了? 北京加的柴油,基本是最好的油品了,但硫含量是欧盟国家的25倍。环科院说,我们国家的油品长期比发达国家低两到三个等级,每提高一个等级,排放可以减少10%。在我国,国家车用燃油质量标准是由石化石油行业主导的。石化行业的回答是:因为国家标准不够高。 那么为何不把标准定高一点呢?环保部门说:分歧在钱上。国三升国四的时候,环保部说一升涨7分就够了。石化行业说那不行,得五毛钱。 国家发改委抱怨:石油石化企业根本不搭理我们,他副部级单位,你拿什么招啊,他搭理你啊,你价格今年不涨价,明年逼上门来,你涨不涨,不涨我断供了,就这话。比如你是独生子,你这个小孩要学坏,你做母亲的有什么太大办法,只能全心全意打一顿呗,别天天打啊,人家有十个孩子,也不会调皮捣蛋的对吧。 …

Read more 1,057 Comments
北京双城故事

北京:听柴静说雾霾之一雾霾是什么?

文章内容及数据全部来自柴静、优酷网和人民网联合首发的演讲视频《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你也许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条优酷视频链接,还没来得及点开或看完这个长达103分钟的演讲视频。为了方便阅读,北京城市云图的工作人员在看完视频后整理编辑了这篇文字内容,告诉你关于雾霾,柴静都讲了哪些问题。 有部分内容如插入动画等无法呈现在文字里。希望你仍能抽空打开视频,静下心来听柴静说说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 PM2.5,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能折射大量可见光,留给我们一个可见度很低的世界。我们看不见它,因为肉眼能看到的颗粒物,最小的也是PM2.5的20倍。 这是一个看不见敌人的战争。但通过PM2.5采样仪可以把它拽出来。 这是在2014年11月26日做的测验,把一个非常干净的采样膜放在采样仪里面,然后背着这个仪器24小时。24小时后,采样膜变成了这样: 这一天的PM2.5的值是305.91每立方米,几乎是中国标准值(75)的5倍,欧洲标准值(50)的6倍,美国标准值(37.5)的8倍,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值(25)的12倍。 这只是一个耸动的数字,而这个采样膜的里头到底是什么物质? 北大邱兴华博士做了一个测试,分析出来的结果是:当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苯并[a]芘,是国家标准的14倍。所有这些致癌物都附着在那个黑色采样膜的表面,这种叫做黑炭的物质上。它非常小,只有0.2微米,但是一个锁链的结构。如果打开的话,2克黑炭能有整个篮球场那么大,能吸附很多的致癌物和重金属。 在中国,这样的黑炭有多少呢? 这是2009年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做的一个测算,那个紫的发白发亮的地方是中国。黑炭像幽灵一样在我们的上空飘荡。 所以我去找了北大,他们有一个实验室,我说我能不能当一个志愿者,你把我放在一个高浓度的实验舱里面,测试一下我的身体反应,这样我可以告诉大家。 他犹豫了一下对我说,不好意思这个实验没法做。我问为什么。他说,你知道,每一个实验都要有一个伦理安全值,这个安全值要保证受试者不能受到太大的伤害。但如果我设定这个值的话,外面大气比里面实验舱的空气污染浓度还要高。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终生暴露的实验舱里。 那么,PM2.5对人的身体危害有哪些?   这是中科院提供的测算,这个复杂的图表显示的是,当PM2.5的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中国的前卫生部部长陈竺的测算结果是,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其中,小孩和老人是最易受雾霾威胁的人群。 这些小孩才都两个月大,还没有出过门,但是已经得了肺炎,在接受雾化治疗。他们的父母让我拍下他们,怀疑是重雾霾期间因为没有防护导致的。但医生跟他们说,我只能给你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因为还没有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数据是这样的,在2013年1月份,重雾霾期间,全国27个城市都出现了急诊人数的爆发性增长。 可是我们该怎么办呢?要不要把小孩尽快送到雾霾天里去,锻炼适应? 曾经空气污染严重地区洛杉矶的预防医学教授Edward Lawrence Avol说:“我不认为有任何信息表明,让孩子多暴露在空气污染中能帮助他们产生’适应性’。如果让他们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第一天,他们受到一部分的功能损伤。他们暴露的第二天,他们的损伤没有第一天那么多,但这不是因为他们有了适应性,而是他们已经失去了这一部分功能。损害已经发生。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表明,在更干净的地方长大的孩子的肺生长速度比污染地区长大的孩子要快。年幼时发育不全的肺功能,很可能导致成长后的肺部疾病。所以,在孩子还在发育成长的时候,对空气质量做点什么,你可以让他的人生因此改变。” 呼吸是没有办法选择,也没有办法逃避的。你的每一口呼吸它都在。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呼吸大概两万五千次,天长日久,日积月累。这些东西在我们的肺里会是什么样子? 北京肿瘤医院有一位患者和医生同意我们拍摄记录了这场手术。她是一位早期的肺癌患者,50岁,她跟家人都没有吸烟史,但来自于一个空气质量不太好的城市。手术显示,患者身体中只有肺的淋巴结是黑色,因为肺吸入了很多粉尘。而淋巴系统是人的免疫、防疫功能。这些黑色物质将淋巴系统的防疫功能锻炼得疲劳了。 WHO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们,颗粒物是被列为人类的一级致癌物。 但是,此处有两个疑问: …

Read more 706 Comments
双城故事纽约

纽约:水力压裂与中国能源革命

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治理空气也成为中国当局的重中之重。在中国脱离对燃煤的依赖过程中,使用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似乎成了一个万能的选择。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估测,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页岩气储量,并正在以美国三倍的速度进行水力压裂开采。然而,水力压裂所开采的页岩气是否真的能有效降低中国对燃煤的需求?而这项技术背后的环境成本又是多少呢? 2014年6月11日,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邀请来自不同行业但都对水力压裂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们齐聚一室,举办了一场名为“水力压裂与中国能源未来”的座谈会。与会的有来自《琼斯妈妈》(Mother Jones)的Jaeah Lee,亚洲协会的Orville Schell,布鲁金斯研究所的Ella Chou和纪录片《天然气之地》(Gasland)的导演Josh Fox。座谈会的主持人为气候台(Climate Desk)媒体的编辑和制片人James West。会议以一个独家预告短片的形式拉开序幕,内容为《琼斯妈妈》(Mother Jones)杂志和气候台历时一年,就中国目前“压裂热”现象进行的调查。 从左至右: James West, Orville Schell, Ella Chou, Josh Fox, Jaeah Lee 在此前的一次与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的采访中,被访者James West和Jaeah …

Read more 581 Comments
高校专栏

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环境|北京|发展板块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汇总 – 北京 based: 北京市太阳村儿童成长问题调研 首都机场服务人员外语技能现状与发展探究 北京城区剧场情况及大、中学生对话剧的关注度调查 “外国学生游北京”项目计划书 北京市环保类大学生公益组织现状调查   – 环保有关: 马来西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现状 北京市环保类大学生公益组织现状调查 艾科生物造纸商业策划 宜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商业策划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汇总 – 北京 based:   北京地名的来历与演变探究——北京城市文化推广 北京独立书店的发展特点、困境和对策调查   …

Read more 561 Comments
独家连载

气候单车行|包头到北京——运煤车和长城

著者:David 译者:Boya. Y 单车气候行(中国篇) 第五站:从包头到北京 今年全世界燃煤用量有一半由中国贡献,其中大部分燃煤都是在北京西北方开采的。我们之所以要从包头骑车到北京,就是想穿过这片产煤燃煤区域,希望借这次旅行多学多看,没奢望一路能有多少美景。 好吧,我们错了。虽然有几段路上的运煤车确实让人吃了不少苦头,最后到北京的两天相对而言也比较糟心,但是那些风景优美的小径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染着秋色的林荫将小径织成了一条游廊,农民在收获玉米苞叶和其他待收的作物。即便是在进包头城区的时候,我们也经常能穿过这样的路。 接下来的旅途将要从包头启程,包头位于黄河岸边,《孤独星球》对它的描述是:“迅速发展但是毫无情趣”。我们在暖淋浴(warmshower.org)网站的接待房东叫Goux Lee,他开了一家崔克单车行,Lee的招待让人受宠若惊:我们一到单车行,他就对我们的单车做了一番检查。几小时后,林赛那辆车就装上了新刹车和制动杆,两辆单车都换了新链条,最惊喜的大概是Lee和他的朋友们还给我们洗了车,我已经有好几个月没看见过单车上被泥土灰尘遮盖的部分了,我觉得两辆单车也很激动。 修好我俩的坐骑之后,Lee和他的朋友——几乎全部不会说英语——带我们去了街对面的饭店。北京烤鸭马上就上桌了,我们还喝了美酒。一位朋友强烈要求我们再待一天,好让他也尽一番地主之谊。我们表示早上必须出发,不过早饭还是可以一起吃的,于是就邀请了其中六个人和我们一起骑车出城。 他们肯定又告诉了其他朋友。早上大概有十个骑友加入我们,大家一起吃了羊肉饺子。饭后又来了十个,这样一共就有二十人。在周二的早晨,我们二十几号人一齐骑车出城,绕着垃圾场和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大厦,拐上了一条沿着黄河堤新铺的单车道。接下来的二十千米我们都一路同行,分别的时候,我们停下单车,每人都用手机照了大概三十张照片。 除了Lee和他的一个朋友,其他人都回到了包头,接着我们四个人继续沿着河堤行进。单车道行到尽头变成了平整的土路。我们看见几个人手里拿着钓竿,即使周围有几个很显眼的告示说不要在此处钓鱼、饮水甚至是接触河水。我问Lee这是不是因为污染太严重,他说是的,然后又用有限的英语说:“水污染、食品污染、空气污染,在这都是大问题。”我相信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包头的空气满是尘土,这大概是由城市建设和霾造成的。我还好奇水到底要污染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许接触,而不是不能用于灌溉这片冲积平原上的玉米。我们听说水污染就是食品污染的原因之一,很多农民都因此不吃自己种的粮食。 Lee和他的朋友最后还是回去了,而我和林赛继续前进。我们拐出了河堤路段,结果碰上了第一队运煤车。穿过黄河的时候又碰上了这样一队运煤车,接着我们拐上小路,终于清静了。接下来几天是这样的:我们多半都走乡间小路,偶尔拐上大路,而大路上都是这种笨家伙,运送着一车车的“碳”。 第一晚我们在黄河支流旁的树林里找到了合适的露营地搭帐篷。原以为这一带会有很多帐篷,但是我又猜错了。唯一的麻烦是:十月下旬太阳下山太早,我们都还不想停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错,因为这样我俩就有借口花上一两个小时在帐篷里读书(读的书有:《当十亿中国人跳起来》(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寻路中国》、《思维的版图》和《走出毛泽东的阴影》(Out of Mao’s Shadow),我们也可以准备一下北京的演讲。 第二天再一次穿过黄河,又撞上了一队似乎是看不到尽头的运煤车。林赛戴上了她在包头为了防尘而买的口罩。这东西我就戴了三秒,不舒服。我觉得污染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再戴口罩。不管怎样,糙人还用不着防污染面具不是吗? 下午晚些时候,在一条新铺的路上,我们发现自己这个方向的车流堵塞了,一辆辆运煤车组成的车龙延伸到了地平线那里。我们骑车超过这些车辆,林赛数了一下,直到第一百二十五辆车后,我们才找到了问题的源头。一辆小三轮停在路中间,轮子四周堆着石头,街上挂了一条横幅。旁边就是一个小镇,我马上意识到这是村民的抗议活动。我不敢拿出相机,但是打开了单车前的摄像机把横幅拍了下来。在远一点的地方,一辆满是警察的车子停了下来,一个看上去才二十岁的警察把头伸出车窗看着我们,“你好,”他说。 林赛试着问这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故。警察摇头,但是当她一脸无辜地问发生了什么时,警察慌张地说:“我不能解释。”我不知道到是因为语言问题还是某些规定,才让警察停止了对话。接着另一个年长些的警察从车里出来,对我们摇头,挥手让我们上路。我们离开的时候看见人们在清理车辆旁的石头,开走三轮车以疏通堵塞的道路。 在另一边,林赛又数出了二百七十五辆卡车,这样一共就有四百辆车在等着道路疏通。我们和旁边的人交谈得知这些车才等了一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在很短时间里就堵了这么多运煤车。一周之后,在北京,我们找人翻译了横幅上的标语,上面写着这些话:“和林县交通局,交通路不通,王八蛋长坏了心”。我们唯一的猜测就是村里人受够了运煤车。如果我住在这里,也会被这种噪音和灰尘惹毛的。 …

Read more 61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