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剧场情况、学生话剧关注度研究报告
第一作者:胡琬莹 第二作者:黄彦延、杨希、胡雨卉、赵丽波 背景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话剧之所以能够在欧洲历经几百年的发展而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看话剧的传统培养出了一代代的观众,而这些观众的审美需求又促进了话剧的发展。 当今社会,随着电影电视业的蓬勃发展,话剧似乎离大众来越远,不仅看话剧的人正在减少,许多话剧演员也开始投身影视剧产业,话剧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代大有式微之势。话剧从大众的娱乐形式渐渐走向小众,这种表面上的式微是不是真的说明话剧已经不适合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了?话剧这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它的未来又该如何发展?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本项目组将剧场和话剧的关注度作为了我们的 研究对象。 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的文化产业也处于全国的领先位置。在北京城区,有不少的话剧院,不同的话剧院也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推广着话剧,但在有着千万人口的北京,话剧是否真正存在于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北京拥有为数众多的大中学校,即使是在话剧推广程度极高的北京,大中学校的学生是否能经常性地接触话剧?学生们又如何理解话剧?剧院的生存情况如何?话剧的推广面临哪些困难?由于考察北京的情况对于研究话剧的普及程度和关注度最有代表性,因而,本项目组将北京市做为我们的考察对象。 调查过程 1. 高中问卷调查 高中的问卷调查,项目组主要对广渠门中学和人大附中进行了调查。每个学校发放了45份问卷,在高中的三个年级中每个年级设置了15份问卷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12道题目。分别是:请问您一年看几次话剧?请问学校有组织话剧表演吗?你觉得语文课上老师对话剧的介绍是否足够?您觉得看话剧与课业学习有什么关系?您关注话剧的动向吗?请问下列话剧您经常去或者去过哪些?您喜欢的话剧类型?请问下列剧作家您比较喜欢或了解哪位?您喜欢看话剧的原因?您觉得话剧的长度在什么范围您觉得合适?你希望北京话剧在哪方面多做改进?您希望北京话剧在哪些方面多做改进? 2. 大学问卷调查 项目组共选取了十二所高校,其中包括七所985、211大学和五所一般院校。选取的985、211院校是: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选取的一般学校代表是: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项目组的成员在这十二所高校每个学校都投放了60份问卷,问卷内容涉及11道选择题和一道对剧场的建议题。这11道选择题题目如下:请问您一年看几次话剧;请问学校有组织话剧表演吗;您关注话剧动向吗;请问下列剧院您经常或者去过哪些;您喜欢的话剧类型;请问下列剧作家您比较喜欢或了解哪位;您选择看话剧的原因;您觉得目前北京话剧票价合理么;您觉得话剧的长度在什么范围您觉得合适;您觉得目前话剧在学生中的受众率高么;您希望北京话剧在哪些方面多做改进。项目组的成员到高校随机发放问卷并填写回收,然后进行统一的数据统计以及分析。 3. 剧场访问调查及实地调研 为了更加了解剧场的运行状态,本项目组成员走访了繁星戏剧村、开心麻花剧组和首都剧场,与剧场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采访,同时通过网络采访了77剧场的工作人员,并到海淀工人文化宫、北京国话先锋剧场、国家大剧院进行实地调研。 采访涉及的问题主要有“观众的受众年龄分布?票房情况如何?每年上演的话剧的数目?有没有针对大、中学生的专门的话剧宣传?是否期待有针对大中学生的话剧措施?”、“哪种类型的话剧更加受欢迎?剧本、演出的来源是什么?演职人员的人数及管理情况如何?对于上演后效果不如人意的话剧怎么处理?”“您怎么看待阅读经典话剧剧本与到剧院亲自看话剧?”、“如何理解‘小剧场’、‘大剧场’”、“针对近年话剧市场上的热点事件(如:白蛇在香港、沈阳推出10余部小剧场话剧)怎么看待?”、“从剧院的角度,对大中学教育有什么建议?”等相关问题。 调查结果分析 1.高中调查分析 (1)高中生观看话剧次数 项目组对高中生每年大约看几次话剧进行了调查。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观看“0次”的占了67%左右,“1次”的不到20%,约为17.33%,2-5的约为1.33%,5次以上也只有5.33%。可以看出,即便是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孩子,社会文化等客观条件比其他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孩子相对优越,仍有很多同学并没有看过话剧。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如果没有家长的带领或者学校组织,接触话剧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其重点还是在家长和学校的影响和引导。 (2)学校对话剧表演的组织情况 项目组设置了“经常组织”、“有时组织”、“不组织”、“不清楚”四个选项。学生们选择的状况分别是5.33%、44%、9.33%、20%。从学生们的选项可以看出,在北京的高中学校中,学校还是会组织学生观看话剧或者带领学生自己表演话剧的。并且这个比例高达50%,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学校会组织观看话剧或者表演话剧,但是仍有大部分同学没有观看过话剧,这说明学校组织的力度仍然不够,而且同学对话剧的兴趣不高。并且有20%的同学不清楚,则说明即便学校组织话剧表演,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同学们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不知道。 (3)语文课上老师对话剧的介绍情况 …